"这两天,经过统计、盘账,俺种3500亩小麦亩产500多公斤,取得了大丰收。"6月10日上午,许昌县惠民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面对记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请通过媒体向上级有关部门报个喜,也代俺感谢党的惠农政策。"王运来是许昌县张潘镇张四村农民,现年62岁,今年3月当选为许昌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告诉记者,许昌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地农民自发成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400台(套)。今年,该合作社流转的3500亩地全部种了"矮抗58"小麦良种。
"如何让3500亩小麦优质高产,在土地里刨出‘真金白银’,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进一步发展高效农业非常重要。"王运来说,"我种了大半辈子地,都是小打小闹,现在一下子管理3500亩小麦,既兴奋又忐忑,如果种不好,觉得对不起广大社员,没有想到,有关部门比我操心都多,啥时候该浇水了,啥时候该防病虫害了,农业技术人员都上门指导。
现在丰收了,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惠农政策。"在农业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记者参观许昌县惠民农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田地里,水花四溅,人来人往,农民朋友抗旱抢种,一派繁忙。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气象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许昌县农业局副局长杨顺林说,最近几年,中央和省里在政策、资金上,对高标准粮田建设给了很多倾斜,县里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治理等涉农资金,已建成像这样水平的高标准粮田几十万亩。
"老少爷儿们喊着俺说,运来,运来,你的好运来了,我说是咱农民的好运来了,这些年,惠农政策一个连一个,当农民的哪一个都得实惠。"王运来笑逐颜开地说。
王运来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 从良种补贴、水利设施到农业机械的提升,农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王运来指着机井"井堡"旁不起眼的自动灌溉说,几年前一家一户浇地还得用柴油机,少说俩劳力才能浇,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卡一刷,水就流出来了,省力又省钱。有的年轻人更"潮流",浇地用上遥控,几百米外就能操作。
在王运来看来,没有惠农政策、没有有关部门的扶持,就不可能丰产丰收。"国家对我们不薄,俺每年都得到国家的各种补贴就不少。不多产粮、产好粮就对不起国家。"老王自豪地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工作,到农民的麦田里问长问短,这让当农民的积极性更高了,国家对粮食生产这么重视,说明农民种地有奔头儿。""像许昌县惠民农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我市已达1000多家, 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新亮点。"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提高了我市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