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省小麦即将收割完毕,但在河南长垣蒲北办事处高效农业园区里的麦田,却在5月下旬就开始了收割,并且,这里的小麦灌浆刚刚基本完成,籽粒还尚未硬化。那么,为何如此早的就开始收割呢?原来,这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鲜食全谷物青麦仁及制品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据专家介绍,“鲜食全谷物青麦仁及制品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就是以青麦仁为原料开发营养健康食品。该项目是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该项目运用改造收割机收割青麦仁后,经物理螺旋撞击脱壳机进行复脱壳,采用高压喷淋、气流滚动、二级过滤等技术杀青、脱水,然后采用自主研发的青麦仁冷加工制备工艺,去皮干净、彻底,经前处理加工,-30℃以下快速冻结、包装后,在-18℃以下低温储藏,不仅延长了贮藏期,还能保证新鲜青麦仁的色、香、味不流失。
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所长路风银谈到,小麦是河南的主要农作物,在面积上很难扩展,产量大幅度提高有一定难度,而青麦仁加工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升级。青小麦是在乳熟后期、蜡熟期收获,这时候的营养成分是最高的。青麦仁的膳食纤维是小麦成熟后膳食纤维的5~6倍。项目可以有效提质增效,增加小麦附加值,延伸小麦产业链,为小麦的增值增效探索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
据介绍,青麦仁每亩产量750~800公斤,售价每公斤2元;成熟后的麦子,亩产量500公斤左右,干小麦售价每公斤2.10元。青麦仁比成熟小麦每亩增收450元左右,增加农民收入近50%。经过加工的青麦仁包装之后,市场价格是小麦单价的5倍以上,生产企业也有收益。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