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新谷陆续开始收割,仓库里的3.5万吨小麦还未出手,襄阳乐峰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心乐忧心忡忡。
大米供不应求
襄阳乐峰粮油有限公司是鄂西北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拥有3条国内最先进的年产10万吨的精米生产线,小麦收储贸易是一项重要业务。
8月26日,记者在乐峰粮油公司精米生产线上看到,两条年产20万吨的精米生产线只需要不到十名员工。目前,随着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公司正在加紧生产。
梅心乐介绍,由于质量过硬、口感好,乐峰大米成为我市多个领域的定点供应单位,生活的大米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半个月后。
仓库腾不出来
与大米生产的良好形势相反,乐峰粮油今年收储的3.5万吨小麦却迟迟不能出手。
在乐峰粮油襄州区龙王白集粮站,记者看到,能容纳近万吨粮食的14个仓库堆满小麦,还有1000多吨小麦无处存放,只好进行防潮防雨处理后露天堆放。
白集粮站负责人梁尚宽介绍,今年甚至有一些农民开着装满小麦的拖拉机堵在粮站门口,硬要卖给粮站。
梁尚宽说,往年这个时候,收购的小麦基本上都销出去了,仓库腾空后开始消毒处理,等着收购新谷。今年小麦迟迟卖不出去,稻谷、玉米等收购都将成问题。
期待获得扶持
梅心乐说,乐峰粮油承担着辖区50万农户增收的社会责任,因此尽力敞开收购小麦。
对当前的困境,乐峰粮油积极想办法,于8月22日召开全员销售动员会,全员上阵,每销售一吨小麦给予5元的奖励。
即便如此,梅心乐依然表示情况不容乐观。“恳请各级政府帮助加工企业,对托市粮的高加工成本给予相应的扶持或鼓励政策,以缓解高价位原粮生产供应市场的不协调。此外,由于小麦无法变现,企业融资的压力大增,对企业生产、发展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希望有关部门在融资上给予支持。”
(襄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