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宿迁对全区小麦产销及价格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的通知》,现将我区2016年小麦生产、收购与价格走势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小麦生产形式、供求状况、价格走势及后期预测分析
目前距离新麦收割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麦长势很好,今年因秋播期间没有遇到连阴雨,没有“抛荒”,后期如没有遇到干旱或者极端天气今年亩产应于去年持平。目前老百姓手中余粮基本没有,企业生产主要靠粮库拍卖,等新麦上市市场将供大于求,一方面是因老百姓不存粮,收完在一个月内基本上都卖掉,所以导至市场粮源集中出售,收购方压低价格,形成了老百姓卖粮难,另一方面是因市场没有多元化,老百姓卖粮主要靠国家收储,集中售粮至使短时间内市场供大于求。我区现有小麦收购价格为1.24元每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后期预测:仓储企业为有足够的仓容收购新季小麦,持粮主体将会尽量销售持有粮源,市场供应将不断扩大,在新麦上市场之前小麦价格将维稳运行,新麦上市价格将有所下降。
二、小麦成本收益情况
1、亩产量增加0.4%
预计今年小麦平均亩产497公斤,比去年495公斤增加2公斤,增幅0.4%,去年小麦亩产495公斤,今年在此基础上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1、小麦生长前期气温适中,气候温和,可谓风调雨顺,2、发病率极少,由于气候适宜,苗情看好,群体丰满。目前气候晴朗,光照充足,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正常,小麦长势良好。只要后期不出现大雨及倒伏现象,高产已成定局。
2、收购价格下降2.45%
预计全年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0元/50公斤,比去年下降3.01元,降幅2.45%,主要原因: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短时期内价格抬头的势头较低,小麦行情不稳。农民出现惜售心理,出货较慢,对小麦后市也会有一定影响。
3、亩均现金成本增加2.87%
今年小麦亩均现金成本426.38元,比去年414.48元增加11.9元,增幅2.87%。
(一)物质与服务费用389.00元,减少0.2元,减幅0.05%。其中:化肥费每亩91.2元,减少4.40元,减幅4.60%。但今年化肥品种货源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其中尿素每公斤1.6-1.5元,比去年同期1.7元、下降5.9%。45%三元素复合肥2.4元、比去年同期2.6元降低7.7%,其它化肥价格也是呈降低趋势。农药费每亩30.00元,与去年比接近。小麦生长期间气候适宜、雨水正常,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的病虫害,农户还是以防疫为主,所以用药量变化不大。种子费今年110元,比去年100元增加了10元,增幅10%。增幅原因:主要反映了农户对小麦种植的重视,在选种方面优质品种在农户心里上还是首选。农户乐于投入。
4、亩均净利润335.48元 减幅21.34%、现金收益减少4.54%
依据上述分析,虽然今年小麦产量增加,但是由于价格下降,亩产值合计1192.80元,比去年减少24.98元,降幅2.04%,,由于总成本增加了66.04元,净利润还是减少了91.02元、减幅21.34%,现金收益775.42元比去年减少了36.88元、减幅4.54%。
三、小麦现有仓容与加工情况
截止2016年4月未,国有企业来龙粮库预计今年收购小麦在7500吨左右,到夏粮收购前,全区可用于夏粮收购的仓容2万吨,经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备仓,今年我区夏粮收购仓容总体上无缺口,但是秋粮收购仓容将会严重紧缺。目前因小麦价格上涨,麸皮价格弱势运行,导致面粉加工企业无利润,一些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都停产,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达到40%,为了减少费用而且都在夜间开工。
四、改进最低收购价政策及加强市场调控的意见和建议
国内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价高位、市场粮价低迷、托市价成了市场最高价。托市粮购多销少、进多出少,拍卖成交率低,甚至流拍现象普遍,库存一年多一年,新粮变陈粮,各级财政包袱加重,企业经营困难。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适度规模种植。粮食生产是薄利、辛苦的产业。在人工工资涨、粮食价格跌、土地流转费高的背景下,前几年,有些种粮大户挣了钱,尝到甜头后,盲目抢田种植,无度扩大种植规模,导致失去抗风险能力。需要引导适度规模种植。
二是降低托市门槛。现行的最低收购价入围门槛过高,存在国有与民营不公平。建议让信誉好、仓容好、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最低收购价收购,由政府平台担保改进为国有企业担保方式。同时,要加大托市粮拍卖力度,提高收购仓容周转率,从而缓解近年来收购仓容紧缺的问题。
(宿迁市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