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局部地区价格略有波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略有下调;华北黄淮玉米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受加工需求疲软影响市场整体表现比较低迷,不过部分地区因粮源供应紧张影响,价格略有上涨;南方销区饲料需求依旧低迷,玉米市场整体平稳,局部互有涨跌。中华粮网分析师认为,玉米市场后期有望逐步走出弱势整理态势,呈现小幅上涨行情,后期需要高度关注南方养殖业需求变化、北方主产区玉米生长情况及临储玉米的拍卖动态。
国内市场整体平稳 局部地区略有波动
东北玉米春播工作基本结束,当地农户对后市价格比较担忧,卖粮意愿逐步增强。另外国储玉米拍卖临近,深加工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格。据中华粮网监测,截止5月26日,长春大成公司新玉米国标二等挂牌1500 元/吨,较上周下调20元/吨。松原赛力事达国标二等折干1550元/吨,较上周跌10元/吨。公主岭黄龙公司国标二等1550元/吨,较上周跌20元 /吨。中粮生化榆树公司国标二等1530元/吨,与上周持平。吉林燃料乙醇及吉安生化均停收。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市场价格整体趋稳,局部地区涨跌互现,山东地区因部分企业库存降低,收购积极性有所增强,玉米市场价格上涨20—30元/吨,河北、河南玉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据中华粮网监测,截止5 月26日,山东德州饲料企业入厂价1500-1530元/吨,较上周涨10元/吨。山东青岛本地产新玉米进饲料厂价1520-1580元/吨,15%水内,较上周持平。河北石家庄玉米饲料厂收购价1490-1510元/吨,较上周涨20元/吨。北京新玉米饲料厂收购价1520-1540元/吨,水分 14%,持平。安徽蚌埠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报价1550元/吨,较上周持平。近期,我国西南局部地区新小麦收割已开始,华北黄淮地区的麦收工作也即将展开。随着小麦收割日期的日渐临近,关内农户为给新麦腾出空间,必将加快对玉米的销售步伐,多数农民手中余粮水平持续下降,其中河北及山东部分地区已基本售罄。由于关内产区粮源供应不断下降,集中收购难度较4月份明显增加,进而推动当地玉米市场价格走高,预计后期价格仍将上涨。
黑龙江省遭遇干旱 或助推玉米价格上涨
自5月上旬至今黑龙江全省气候条件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增多,致使全省范围出现严重旱情,对玉米作物出苗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据农情上报统计,截止5月23日全省耕地受旱面积7922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91万亩,水田缺水渴水面积415万亩。全省因旱造成芽干面积181万亩、吊干面积 492万亩,部分水田缺水泡田不能适时插秧,即使插上秧的也有插后干的危险。同时,一些地区还遭受严重风灾,棚室严重受损,出苗的玉米叶被风抽光,甚至秧苗生长点被毁坏。旱情已波及全省13个市和农垦总局,严重受旱地区已由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扩大到佳木斯、黑河、鹤岗、农垦等东部和北部地区,受旱县市发展到60个。目前受旱面积仍以每天近300万亩的速度剧增。全省旱情发展之快、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风旱灾交织程度之重为近年来少有。
笔者认为,此次干旱多少对玉米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产区旱情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可能会对新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这可能会成为后市推动玉米市场价格反弹的一个潜在利多因素,市场主体后期应需密切关注产区旱情变化情况。
国家政策值得期待 市场或将得到支撑
自去年12月份开始国家计划在东北临时收储玉米数量为4000万吨。截止到4月30日,东北产区临时收储玉米累计收购量为3573.87万吨,完成计划收储的89.3%,实际收储量约占东北玉米商品量的66%左右,约占全国玉米商品量的34%左右。如此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国家对玉米市场价格有绝对的控制权,临储玉米拍卖将成为整个市场的风向标。此前,有传闻称,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玉米需求不佳,国家临时储备玉米可能要低价出库。不过,市场人士认为,鉴于国家对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连贯性以及国家一再承诺临储玉米顺价销售的原则,加上有关部门针对国内生猪养殖、玉米深加工行业都相继出台了指导性及扶持性的政策意见,因此预计今年国家临储玉米实现顺价销售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国储真如市场预测能够实现顺价销售,那么将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给予较大支撑。
总体来看,国内玉米供需依旧宽松,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观,价格反弹乏力。同时消息面因素影响暂时甚微,行情仍将处于窄幅震荡整理之中。不过,国家掌控着大量玉米粮源,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依旧明显。长期来看,受国家政策支撑及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有望回暖。建议购销主体重点关注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北方产区玉米生长情况及饲用需求情况,谨慎购销。(郭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