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经过改良后,有机玉米产量能提高3倍。”4月13日,在长寿区凤城街道复元村生态蔬菜基地,农技专家王忠豪高兴地说。
复元生态蔬菜基地是长寿区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过去,由于村民们常年向地里施加化肥、农药等,使土壤出现板结,土壤中有益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腐殖质、有机质等随之减少,土壤变得贫瘠。王忠豪是复元蔬菜基地聘请的技术专家,去年,基地建成后,他曾尝试种植了1亩多有机玉米。王忠豪说:“所谓有机玉米就是不施加化肥、农药、除草剂,但由于土壤原因,一亩地才产三四百斤有机玉米。”
为了提高产量,王忠豪查阅了大量资料,又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经验,他决定对基地200多亩大棚进行土壤改良。他首先在附近的山坡上采集土着微生物菌,王忠豪说:“微生物菌能增加土壤活性,但外来的菌落容易激发土壤的排异性,所以我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待微生物菌在土壤中适宜3个月后,王忠豪便开始配置营养液。记者看到,小小的实验室中放置着红糖、啤酒、生姜、鱼腥草等。王忠豪介绍:“营养液便是由这些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土壤板结后,灰霉病等病害容易通过土壤传染给植物,而营养液中啤酒、生姜等含有的酵母、杀菌成分对软化土壤、治疗土壤病害又具有良好效果。”
经过微生物菌落和营养液的作用,土壤肥力已有所改善。但由于有机玉米不能喷洒化学药剂,王忠豪又开始研究天然的杀虫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复元村发现一种植物一年四季很少长虫,即使将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放在其叶子上,虫子很快便爬走了。好奇的王忠豪将该植物的叶子放入实验室进行化验,发现叶子中含有一种抗虫因子,害虫闻到该因子释放的味道后,便会自觉走开。于是,王忠豪开始大量采集这种野生植物,并从其叶子中提取汁液制作成对土壤无害的天然抗虫剂。
王忠豪说:“改土期要持续一年半,每半年有一个间隙期。”如今,他利用改土时的间隙期种植了15亩有机玉米,玉米叶上喷洒自制的天然抗虫剂,再通过温室调控将温度、湿度调至最适宜玉米生长的范围。王忠豪说:“因为土地还未完全改良,今年有机玉米的亩产还只能在5、6百斤左右。明年,土地完全改良后,20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
(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