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省玉米产量350亿斤左右,如果这些玉米供给我省饲料加工企业,大致可以用掉220亿斤。但目前河南本地玉米内销的情况不是很好,市场价格冲击也比较大,本地玉米得不到有效利用,前段时间我们也找到相关企业进行了座谈,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我省玉米生产以夏玉米为主,含糖量较东北玉米含糖量稍低;另一方面,受玉米收获季节的温度和湿度制约,黄曲霉素让玉米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霉变,是玉米运输过程的一个致命问题。”1月25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孟洲说:“就目前情况来看,不管是进口玉米还是从东北运过来的玉米,从价格上来讲并不占优势。2015年,东北玉米收购底价就达到1元钱,运到河南也要将近1.2元;而进口玉米价格对于饲料加工企业来讲,虽然玉米到岸价格非常合算,但是从口岸再运到河南价格也是1元多。从我省情况来看,目前河南的玉米种植有不可替代性,一是玉米种植成本低,而且生长期短,田间管理不复杂。二是种植面积广,我省种植玉米面积6000多万亩,找不出其他能有效替代玉米的粮食作物,不管怎么调整结构都不能替代这6000多万亩的玉米种植面积。所以,要想解决玉米价格问题,只有把玉米的销路找出来才可行。”
朱孟洲建议,政府能否架起一座玉米种植户和饲料加工企业之前的桥梁,与饲料加工企业“算算账”、给玉米生产大县“跑跑”订单,在玉米收获后进行烘干防止霉变,然后直接运送到饲料加工企业。只要我省玉米收购价格不低于1元钱,就能保证河南6000多万亩的玉米种植有销路。这样,河南玉米的销售和价格就不是问题了。作为农业厅,下一步就要通过调研来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李躬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