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去年的大田玉米不给力,今年的小杂粮已经成为春播时节的一大亮色。”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副镇长王刚介绍说。红旗镇以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大力发展优质杂粮种植,形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我寻思种一垧小杂粮先试试,要是行的话,明年我再多种点。”七台河市红新村种植大户李艳杰不光种大田还兼顾着棚室生产。去年,李艳杰种了21垧的玉米,可是经济效益不太乐观,当地小杂粮种植的实验示范给了李艳杰一个新的方向。
“大田玉米的正常生产周期是120天,小杂粮90多天就完事了,有时候雨季播不上,稍微晚一点播种都没事。”李艳杰口中的小杂粮是东北的传统农作物,营养丰富,食味独特,主要有绿豆、红小豆、黑豆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此外,小杂粮的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较强。
比较效益驱动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传统的玉米、大豆逐渐换成效益高的小杂粮。有着十多年种植经验的李艳杰跟记者仔仔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就拿一垧地来说,玉米能卖12000元,大连红品牌的红小豆就能卖16000多元,成本比玉米还得少3000块钱,这得多赚多少钱,你说咱农民不就为了多赚钱么。”
七台河市红旗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振明说:“镇村积极与杂粮销售企业联系,帮助农户签订了购销订单,待杂粮成熟时,销往杂粮超市。”据统计,今年红旗镇引导农民在红新村和闫家屯种植示范绿色无公害杂粮经济作物45亩,主要种植硬质玉米、谷子和红小豆。通过示范,现已带动20多户村民与客商签订种植杂粮经济作物600亩。
(七台河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