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大米全产业链?如何通过转型升级体现大米行业现代化产业化?在1月29日下午召开的佳木斯大米产销座谈会上,来自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的代表和各县(市)区相关负责同志齐集一堂,为打响佳木斯大米品牌,提升民企效益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展望。
会上,与会人员从如何选用代表本地优势种子品种到当前产销区大米市场的行情,从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到加工企业思路转变,深入“解剖”了大米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面临的困惑、存在的优势及未来的潜力与会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会议提出,农业转方式由注重年度产量向更注重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转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研院所要积极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种子企业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推介品种时要给农业生产者出“菜单”,多推介优质高效品种,正向引导,正向激励,把良种良法宣传出去。各合作社要认真研究订单,与粮食加工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形成优势持续性。稻米生产企业要向佳木斯大米地理标志靠拢,提高标准化,力求高品质、高食味值。要按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强化产地意识,突出地方品牌和特色。还要做强做精有效营销模式,创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对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计划到位、措施管用。还要组织好企业与合作社对接工作,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良种良法,提高订单率,做农业调整的内行,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副市长邱士林出席会议。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