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益海嘉里集团宣布旗下的金龙鱼花生油涨价8%,鲁花集团、中粮集团紧随其后调高价格。最近国家发改委两次约谈食用油巨头,要求从8月15日开始,定期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一两个月拉高CPI的蔬菜刚见回落,那厢食用油又嚷着涨价,“聪明”的油企真会“见缝插针”,为何选择此时调价?一位油企负责人泄露了“天机”,近段时间CPI走低,这时涨价不再敏感。在我看来,乘CPI回落偷偷摸摸涨价既不光明磊落,又不公正厚道,还缺乏社会责任担当。
近年来食用油动辄就鼓噪涨价,据报道,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曾对食用油发出“限价令”,2011年初,发改委又专门约谈金龙鱼、福临门等企业,但这些措施难以阻挡油企涨价,同年8月,金龙鱼率先充当“出头鸟”宣布调高豆油、菜油、调和油市场零售价。今年4月,发改委再次约谈相关油企要求稳定价格,但同样是“空谈”,金龙鱼、福临门等生产商又一次提价,涨幅平均达到8%,可见不给力的“约谈”很难约束油企的涨价冲动。
食用油提价借口无外乎是老掉牙的“成本论”,因为原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油企亏损,所以要调价。“成本论”看似有“说服力”,实则缺乏数据支撑,花生、大豆、油菜子等榨油原料到底涨了多少?公众很难见到权威数据。但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两年来花生油累计涨价40%,请问花生涨幅是否与此比肩?况且原料有涨有跌是家常便饭,而成品油的价格常态是涨价易降价难。还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食用油提价多采取“化整为零”手段,一会儿涨花生油;一会儿涨菜油;一会儿涨调和油,或“打一枪换个地方”,今天甲城市涨;明天乙城市涨,转移公众视线,但涨价的叠加效应无疑相当凶猛。
据分析,目前食用油涨价只是序曲,国庆、中秋节前更大规模的提价将来临,这将全面拉动餐饮、食品等下游企业跟风涨价,助推CPI走高。面对油企“狮子大开口”,约谈不是灵丹妙药,须有硬招严格控制,比如对油企嚷嚷的“亏损”,是真是假需要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必要时应举行价格听证,虽然调价属企业“自主权”和市场行为,但食用油牵涉家家户户民生利益,听取百姓意见非常必要,不该缺失。
(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