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粮油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我国粮食生产“八连增”后的喜与忧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1-12-02 16:55:09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

中国20042011年粮食总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单位:万亿斤

年份

总产量

增长()

2004

9389.4

9

2005

9680.4

3.1

2006

9960

2.9

2007

10030

0.7

2008

10570

5.4

2009

10616

0.44

2010

10928.2

2.9

2011

11424.2

4.5



  进入12月初,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鄹降,大雪纷飞。当人们面对还不怎么适应的隆冬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好似春雷响起:12月2日,国家统计局宣布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11424亿斤),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495亿斤),增长4.5%。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八连增”,自2007年以来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

  值得庆贺的不仅仅是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纪录,而且今年粮食生产呈现了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总产量超5亿吨,九成以上增产来自粮食主产区。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是我国十分紧缺的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的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粮食持续增产丰收,保证了国内粮食自给,保证了国人饮食无忧,保证了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更加牢固。在世界性的粮食危机,10多亿人口处于饥饿之中、食不果腹的困境时,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创造了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伟大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可喜可贺!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粮食生产虽然实现“八连增”,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当前摆在我们目前的首要问题,是粮食增产,秋粮收购价格下降的问题。南方的籼稻(国家二级优质籼稻)收购价格在高开之后,11月下旬急速下降;东北粳稻不但高开低走,而且现在的市场价格基本上与南方的籼稻相差无几,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新情况。

  现在的粮食市场价格下降,不是因为价格过高,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能力的下降。以新产稻谷开秤的市场价格计算,基本上达到农民生产粮食获得收益的期望值。如果市场价格继续下降,农民不但获不到基本的收益,很有可能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讲,今年稻谷市场价格的高开,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新产稻谷没有上市时,稻谷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水平,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大米市场价格温和上升,国家对低收入、贫困者给予价格补贴,市场波澜不惊。

  粮食收购价格是粮食生产的“晴雨表”、“风向标”。我国粮食生产的“八连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自2004年以来,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民正是从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进而提升市场价格,直接获得一年更比一年多的收益中增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虽然如此,目前的粮食市场价格,与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任凭目前的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下降下去,对于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农民种粮积极性无疑是相当大的打击。

  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与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矛盾,生产要素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刚性上涨的矛盾,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影响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问题,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增加的矛盾等等,无不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保持农民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首要的问题,是国家要采取措施搞好秋粮收购工作,不使粮食收购价格下降到农民不能接受的程度。接下来,在完善粮食生产与流通政策的同时,尽快出台《粮食法》等法律法规,让粮食生产和流通走上法制的轨道。(龚锡强)

作者:龚锡强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编辑:尹秀颖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