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粮价的不断攀升和大户补贴政策的出台,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为土地批量流转创造了可能,江西省奉新县种粮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数户数和经营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60户、9288亩,发展到2011年的127户、23185亩,种粮大户已成为该县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为掌握该县种粮大户的生产状况,分析其在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户大户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受调查大户的基本情况
宋建华,男,1957年生,初中文化,宋埠镇宋埠村人,经营耕地面积1530亩,曾获“全国种粮大户”、“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宋存金,男,1978年生,高中文化,宋埠镇宋埠村人,经营耕地面积110亩。
姚发院,男,1976年生,初中文化,干洲镇大角村人,经营耕地面积151亩。
王虎,男,1963年生,初中文化,干洲镇长青村人,经营耕地面积109亩。
二、种粮大户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选择种粮大户周边生产条件类似的一般农户进行对比分析。
1、物质费用
种粮大户一次性大量购入生产资料,可以和农资经销商签订协议享受价格优惠,相对一般农户,价格便宜5%-10%,但大户肥料、农药等使用量比一般农户略高,故生资费用相差不大。大户节省物质费用的方面主要在于机械作业费方面,一般都自有全部或部分机械,除自用外,还可以租给其他农户使用,分摊到经营田上的费用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左右。从调查表中可看出,大户每季机械费比一般农户少32.5元,如剔除其中2户大户机插费(一般农户是人工抛秧),则机械费少则47.5元。因大户有晒场、水渠、生产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生产费用比一般农户多10元左右。总的物质费用,每亩地早稻:大户428.7元,一般农户453元,少24.3元;每亩地晚稻:大户482元,一般农户491元,少9元;双季合计少33.3元。
2、劳动用工
大户用工比一般农户少半个工左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田间日常管理、晒谷、卖谷等,大户具有规模效益,能省0.3个工左右;二是大户使用机器插秧,比一般农户少用0.2个工左右,和人工抛秧的费用也差不多,但胜在速度快,质量高,能增产。
3、成本收益
人工工价按农场长期工月工资/30天计算,为60元/工,一般农户工价也照此计算。人工成本,每亩地早稻:大户178.5元,一般农户210元,少31.5元;每亩地晚稻:大户186元,一般农户204元,少18元;双季合计少49.5元。土地成本大户按实际数计算,一般农户自营地照此折租,都在50元左右。总成本,每亩地早稻:大户658.5元,一般农户713元,少54.5元;每亩地晚稻:大户719元,一般农户745元,少26元;双季合计少80.5元。产量方面,早稻大户亩产比一般农户多3斤;该县晚稻受9月份提前降临的强寒露风影响,产量比往年少10%以上,大户亩产比一般农户多6.5斤;双季合计多9.5斤。产值,每亩地早稻:大户960.3元,一般农户956.8元,多3.5元;每亩晚稻:大户1083.4元,一般农户1060.8元,多22.6元;双季合计多26.1元。纯收益,每亩早稻:大户301.8元,一般农户243.8元,多58元;每亩晚稻:大户364.4元,一般农户315.8元,多48.6元;双季合计多106.6元。按100亩计算,种粮大户一年纯收入可达6.6万元。
三、种粮大户经营特点
1、机械化操作
种粮大户平均每户拥有农机器4.5台,普遍使用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化作业。机耕、机收率达100%,机插率也达到50%。比如大户宋建华就自有耕田机10台,插秧机6台,联合收割机6台。
2、产业化经营
根据调查,32%的种粮大户单独或入股建立了大米加工厂,8%的种粮大户拥有商标品牌,76%的种粮大户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3、水稻品种优良
种粮大户水稻新品种更新快,紧跟市场需求,良种覆盖率达100%。优良新品种在一个地方的推广都是从大户开始。
4、科技含量高
种粮大户种植技术普遍高于一般农户,接受推广新技术、新科学能力强。在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方面操作精准,基本能达到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的要求。
5、种田效益高
大户双季成本纯收益率为48.36%,一般农户为38.38%,高出9.98个百分点。
四、种粮大户的作用
1、提高土地产出率
在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下,种粮大户的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的撂荒现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
2、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种粮大户集中了土地的经营权,让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获得更高的收益,并支持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大户还可以为不能外出的农民提供当地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3、有利于科技兴粮战略的实施
种粮大户科技意识强,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易于接受推广,起到了科技示范带头人的作用,可以带领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各种适用新型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当地种粮效益。另外,种粮大户在肥料、农药使用上严格控制施用品种和数量,力求做到降本增产,对于确保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五、种粮大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差
主要表现在排灌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沟渠淤塞等方面,有的地方还存在机耕道不畅通,用电线路老化的问题。农田基础设施溥弱,降低了种粮大户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资金投入不足
购置大型机械,修建水利设施,建设晒场仓库都需要大量资金,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复杂,金额小,种粮大户筹集资金渠道少,融资困难。
3、农资价格高
近几年,肥料价格虽有反复,但总体呈上涨趋势。柴油价格更是一路上涨,并且经常断供,这都为种粮大户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效益增加了难度。
4、粮食生产风险大
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今年9月份提前来临的强寒露风就对该县晚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如大户姚发院的晚稻单产只有680斤,比往年减产20%以上。种粮大户还普遍对未来粮价的走势存在担忧,怕和生姜、大蒜等农产品一样大起大落。而该县农业保险刚刚起步,大户覆盖率不高,还没有起到抵御风险的作用。
5、种粮大户规模不大
该县种粮大户经营土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只有1户,200亩以上的只有41户,规模效益还不明显,粮食单产和一般农户相差无几,亩纯收益也没有拉开距离。(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