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有意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年内或见大动作
* 有效贷款需求不足,放开贷款利率有降息效果
* 银行初期料价格战,推动息差缩窄
* Shibor和国债的成为参考基准
路透北京5月18电---继上月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後,中国央行又为今年金融改革锁定了下一个主攻方向:利率市场化.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管制利率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目前,遍地开花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存款利率的变相上浮,而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则成为优先突破口,只待央行一锤定音.
"现任央行行长任期内一定会有大动作.人民币扩大波幅已经是现有汇率框架下的最大动作了,下一步要动的话就是利率...预计年内就会有消息."一位接近政策层的内部人士称.
现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64岁,到今年底,他担任央行行长将满十年.
大半辈子在银行业从事资金业务的某银行高管称,"很有可能...利率市场化一定是先走贷款,有可能是先允许利率区间型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後下接到Shibor,就差不多了."
中国央行一直致力於把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发展为标杆利率,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此前亦表示,希望切实提高Shibor的基准性,使其真正成为金融市场指标性利率.
中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50%和6.56%.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信贷有效需求不足,而通胀回落态势不稳定,令央行不敢轻易降息.此时若能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将不亚于降息.
"如果能贷款利率打九折,就相当於下调65个基点,比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的幅度还要大."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
近期各期限品种Shibor持续下跌,其中隔夜利率自2月底开始下行以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支撑,一路破三、破二,进入"一时代".而一年期Shibor利率已经跌至5.0%附近,远低於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6.56%.
周小川此前亦公开表示,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进一步推进,也正在设计论证之中.贷款利率改革可先行一步,存款方面可通过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及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方式推进.
**银行将直面价格竞争**
在路透采访的银行业人士中,几乎都对大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心存顾虑.因为开放初期难以避免的价格战,以及利差收窄的大趋势,银行利润下降几乎没有悬念.
尽管2012年银行利差应该随经济下行而收窄,但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贷款利率上浮还是普遍现象,显示银行的定价权并未受到削弱.这种情况下,若贷款利率下限打开,料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大面积上浮的情况会有改观.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3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1%,比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但从利率浮动情况看,3月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0.43%,比年初上升4.41个百分点.
"如果不动的话,息差还能维持一部分.如果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话,息差肯定要收(窄)的.特别是现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家通过打价格战来找些好客户嘛."招商银行(3968.HK: 行情)(600036.SS: 行情)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
建设银行(601939.SS: 行情)(0939.HK: 行情)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许一鸣亦称,利率市场化会缩小利差,长期会使利差趋於稳定,建行也在调整结构,从批发为主向批零兼收转变,包括定价能力培养都在适应准备.从心理层面,制度业务层面都在准备,不害怕这一步到来.
先放贷款,而存款不动,有望帮助银行延缓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锁定一定范围的利差,降低改革的冲击.
巴克莱资本中国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颜湄之表示,存贷款息差贡献了银行业50%以上的收入,加上债券息差一共贡献了80%的收入.息差上下变化 10个基点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大概是5%-7%.利率市场化以後,息差压缩幅度有多少不清楚,但一开始可能会比较混乱,导致投资者不敢买银行股.
16家A股上市银行2011年全年的平均净息差为2.67%,整体上升22个基点.2012年一季度在按揭贷款重新定价的基础上,整体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仅仅为2.65%,同比上升了11个基点,环比下降了8个基点.
东北证券认为,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是在负债端的付息负债成本压力上升较大,部分抵消了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泓均则表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成效很重要,下一步改革是否继续推,如何推,还要看温州的表现.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很高兴地讲,如果要如果真的放开了,利率掉期市场会到10万亿元.现在的规模也就2.3万亿,而债券市场规模有其10倍左右,发展很不对称.放眼全球,利率掉期市场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慎重推进**
业内人士称,Shibor指导短端贷款利率有一定参考性,长端贷款利率的指标还要看国债.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後,同业竞争或将引导贷款利率中值下移.
"贷款利率怎麽跌也跌不破同业利率吧,不然就没法干了."上述资金业务高管称.
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也折射出其有意指导利率的思路,逆回购操作常态化,并与正回购操作配合使用的手法,已经非常接近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公开市场的基本操作方式.循着国际央行的足迹,似乎可以看到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正为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构建出基本而相对稳定的市场利率环境基础.
央行5月3日进行的65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53%,低於同期二级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逾30个基点(bp).继此次意外现身的逆回购一周之後,10日又有240亿元的逆回购,中标利率进一步低至3.30%,但较同期二级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略高.
交易员中有观点认为,央行有意引导利率下行,但另一些则认为,目前作出判断为时尚早.
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2003年前,银行贷款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 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利率也放开.
根据中国政府的换届安排,新一届政府班底将於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初步搭成,而在2013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新一届国务院班子成员将尘埃落定.
鉴於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稳重求进,有银行业人士就坚定认为,十八大之前绝不会推出利率市场化.而且这不是央行一个人说了算的事.
安永大中华区银行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蔡鉴昌称,美国80年代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是优胜劣汰,一些实力弱的,风险意识薄弱的银行就倒闭了.中国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猛推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历在本国重现.
"这就是为什麽一直没有公布时间表.中国监管机构很聪明,不会让银行倒闭的事情轻易发生."他表示.
(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