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凌粮油2014年一季度预亏2亿元的业绩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2013年股东大会现场,公司董事长侯勋田向《投资快报》记者坦言:"由于美豆期价不断走高,而国内大豆压榨产品价格下降,公司的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价出现了倒挂,今年经营压力比较大。"
成本和售价倒挂 现货和期货双亏损
2013年,东凌粮油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创造净利润1.4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公司预计亏损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盈利。对于大幅亏损的原因,公司董事长侯勋田归因于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价出现的倒挂。
在股东大会后的交流中,东凌粮油董秘程晓娜解释称,今年一季度,国内大豆加工行业普遍亏损。国内大豆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导致大豆加工产品可供应量大幅增长;同时,因禽流感爆发和猪价下跌,下游饲料、养殖、餐饮等行业不景气,导致市场对豆粕的需求持续低迷,豆粕价格明显下跌。此外,美国芝加哥期货在一季度由于美国国内大豆库存紧缺,价格大幅上升,造成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套保费用大幅增加。而原材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价格倒挂,导致一季度压榨利润出现亏损。从公司和行业来说,每压榨一吨平均亏损400-500元。
除了大豆现货出现亏损外,据程晓娜介绍,2014年一季度公司期货套保也录得1亿多元的亏损。理论上现货出现亏损,期货套保应该赢利,但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确出现了现货和期货双亏损。
在期货套保上,公司的风控是否出现了失误?面对记者的疑问,程晓娜回应说:"公司高管每天都看着期货价格,开会商议,我们在春节之后调整了策略,也有卖空,做好了风险把控。"
倒挂现象未来持续多久?公司回应"不好说"
东凌粮油的产品原料大多靠进口,豆压榨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公司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究竟大豆进口成本和成品销售价倒挂的这种状况在今年会否持续?侯勋田和程晓娜都回应"不好说".侯勋田表示,由于美豆期价不断走高,而国内大豆压榨产品价格下降,公司今年经营压力比较大。但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成品售价在什么时候高于原料采购成本很难讲,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后有好转,也可能今年两者维持在一定的区间波动。
《投资快报》记者从油脂油料业界人士了解到,今年二、三季度大豆供给市场有望回归平稳,也会给真正的大豆压榨企业带来稳定经营,预计下半年大豆压榨利润会重新回升。对豆粕的需求,因一直受到禽流感冲击,第一季的需求较以往正常的月份减少了30%之多。随着二、三季度气温的上升,禽流感爆发的机会减少,国内下游需求将会比一季度好转,但总体来需求还是偏弱。
目前,市场需求偏弱已经传导至终端。3月底,金龙鱼在全国率先降价,降幅在10%左右,部分品牌也跟随降价,调价幅度在6%-11%不等。"食用油价格是有小幅下滑,这与禽流感爆发、猪的存量下降有关系。"程晓娜说。据《中华粮网2013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年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食用油价格总体将会处于下降趋势。
股权激励实现有难度 但不一定会"流产"
经过了2011年的首次股权激励流产之后,公司于去年5月又再度启动了新一轮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今,随着公司今年一季度报出巨亏,这一计划能否按期实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东凌粮油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其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主要业绩考核指标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亿元、2亿元、3.5亿元。如今,公司重启股权激励之后,若按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46亿元,未来满足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要求的话,2014年和2015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需分别增长42.8%和75%,复合增长率高达58.11%.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公司今年一季度报亏逾2亿元之后,这意味着,如果要满足行权条件的话,东凌粮油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里要完成4亿元的净利润。这对公司而言无疑有难度极高。
对此,侯勋田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今年公司要达到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考核指标有难度,但由于一季度刚过,时间还早,并不能说股权激励计划一定会流产。
(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