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食用调和油将各种油品合理搭配、营养互补,目前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0公斤。然而,一直以来,相关国家标准迟迟无法出台,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成分成谜、价格虚高等乱相却又无法监管,往往让百姓糊涂消费。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早在2008年就已经公布,要求油脂企业严格“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加工工艺及比例”。但是时隔几年,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至今没能出台。油脂企业也找出各种理由,称公布配方会影响企业专利保护。中国食品行业副会长张俊修表示,由于目前技术手段不足,即便是公布了比例,也无法进行检测:“调和油因为它是几种油进行调配而成的,就目前世界的检测手段来讲,定性定量非常难界定。单品油像豆油、花生油,都没有问题,但是对调和油,难度是相当大的。”
某食用油企业负责人表示正是成份难以检测,使得很多企业更愿意生产低成本、高利率的调和油,最终结果就是不知情的消费者花了一笔糊涂钱:“一般来说这个概念就是单一品种的油,豆油和菜油,包括花生油,它的利润率在3%左右,那么往往经过这种调和,经过赋予它一种概念,在很多消费者没有知情权的情况下,可能这个调和油的利润就会提高到5%或6%的这么一个水平。”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表示,希望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它将对行业进行规范和洗牌,那些靠着标准缺失钻漏洞的企业将失去生存空间:“未来调和油的标准,对于一些商业行为过浓的这些元素可能会去掉,比如说一些命名方面,统一叫食用植物调和油,另外一点就是对一些调和油里面含量低于2%以下的,这些油就不能标在上面去了。”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