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油脂压榨之乡”不种油豆
考察最后两天,在素有黑龙江“大豆之乡”之称的牡丹江穆棱市下城子乡,期货日报记者第一次发现了商品大豆购销点,而这里已没有了几年前车水马龙的景象。
下城子乡某大豆收购点负责人马玉成告诉记者,当前油用大豆收购价为1.7—1.8元/斤,货源比较稀少,也没人收购,商品大豆的购销相对旺一些,收购价格为2.3—2.4元/斤,主要销往南方的大豆加工厂,用于豆类食品的制作。
据记者了解,牡丹江地区穆棱市作为黑龙江东部商品大豆枢纽,过去曾是全国各地大豆贸易商的云集地,是黑龙江东部最重要的大豆物流和集散中心。目前,尽管当地农户仍保留着种植大豆的习惯,但大豆种植面积出现了严重萎缩,玉米种植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当地大豆种植也从油用大豆转向了高蛋白大豆。
马玉成说,由于种大豆不挣钱,近两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今年尽管种植时间延迟,但农民仍以种玉米为主。“大豆种植户主要种植高蛋白大豆,油用大豆则由于缺少收购方已经很少有人种植”。在曾经被誉为“中国油脂压榨之乡”的集贤县,当地现有的12家油脂压榨企业均已停工,豆油和豆粕均以外购为主。
“油企停工,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两年农户大规模改种玉米导致无豆可榨,另一方面,相对进口大豆,国产大豆出油率较低和压榨成本较高,导致本地豆油和豆粕价格偏高,与外来豆油、豆粕相比没有价格优势。”集贤一位乡镇干部说。
“今年农户改种玉米的比较多,但由于本地区有种植大豆的传统习惯,还是有不少农户选择种植大豆。”下城子乡大豆商张海称。下城子乡周边地区为黑龙江大豆传统种植区域,全国食用大豆贸易商都到此采购大豆。“现在农民手里的大豆数量已经非常少,而且剩下的都是质量不好的大豆”。
“在玉米种植效益远高于油用大豆的情况下,以后黑龙江大豆种植可能都转为高蛋白大豆。”马玉成说。
南线:玉米扎根较浅存倒伏隐患
在整个考察行程中记者了解到,受前期雨雪、低温天气影响,今年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通辽等地玉米播种普遍被推迟,推迟时间在7—20天不等,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土壤较湿,现在才开始播种,不过这样的情况所占比例较小。虽然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普遍推迟,但由于最近气温回升较快、积温较高,墒情又好,玉米出苗较快,且出苗齐整。
吉林双盛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双告诉记者,由于墒情比较好,目前长春地区的玉米苗情非常好。九台地区西营城镇的农民陆电成称,今年他家玉米比往年晚种了半个月,但丝毫不影响玉米的生长。“往年由于播种后气温仍较低,玉米要半个月才能出苗,而今年由于播种较晚气温偏高,7天左右就能出苗,且近几天的降雨对玉米的生长也很有利”。
考察队员随机抽取的样本测试数据显示,上述地区玉米出苗率整体在90%上下浮动,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5.5%。据中国玉米网的统计数据,近几年辽宁地区的玉米出苗率普遍比吉林地区和内蒙古通辽地区要高,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吉林、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播种推迟对玉米产量影响不会太大。“我从没见过像今年这样的年头,过完年后气温还那么低,不过只要没有冰雹就不怕,晚播对产量不会有什么影响。”阜新市阜新县大板镇五家子村75岁的农民程学宗说。
不过据观察,今年玉米苗扎根情况并不算太好,扎根较浅。“玉米扎根太浅,主要是因为今年土壤墒情较好。”中国玉米网工作人员张容博说,这使后期玉米生长存在较大隐患,七八月份是玉米的灌浆期,如果到时候出现台风,玉米可能会出现倒伏。
(期货日报)